華北酒精廠是山東省第一家酒精廠,也是生產“棧橋白干”的青島酒精廠的前身。
20世紀初,中國的工業多為洋商所壟斷,工業、醫藥及飲用酒精全都來自進口。 1935年10月1日華北酒精廠設立后,曾雇俄國工程師可世達負責工藝,大量生產95度“雙鳳牌”工業酒精及醫藥用酒精、“五谷牌”飲用酒,因產品質量上乘、填補國產空白而深受消費者喜愛,譽滿全國。華北酒精廠的這些產品推動了本土酒精業的發展,還為煙臺張裕葡萄酒公司等國產酒廠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原料。
北方人喜歡喝白酒,白酒度數大,多以高粱釀造,但高梁價格高,導致造酒的成本也居高不下,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。而即墨地區盛產地瓜,地瓜也可以用來釀酒,價格又低,于是華北酒精廠就開始研制地瓜酒。起初用地瓜造出來的酒有-股怪味,口感不佳。經過王宣忱與技術人員反復研究、試驗,終于掌握了去除這種味道的技術,而且生產出的酒味道醇厚,價格便宜,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。
華北酒精廠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。 由于攤子鋪得太大,加上受到洋貨排擠,華北酒精廠也曾-度陷入危機。由此可見,在舊中國,在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兩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的民族工業,其生存和發展是何等不易。
七七事變之后,我國的進口酒精大幅度減少,汽油也十分匱乏,當時社會上提倡以酒精代替汽油,華北酒精廠的經營狀況暫時好轉。1938年,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后,曾企圖以中日合資的方式接管該廠,果斷拒絕了日本人不懷好意的“橄欖枝”,展現了其身為一名民族企業的高尚氣節。